躬耕陇原尽奉献 泛舟艺海谱华章
------记甘肃省陇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雷通霞
每个人都爱彩虹的美丽,横跨在蓝天白云之间,令人无限向望。但正如那首歌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一次彩虹的出现,都要经历一次风雨的洗礼。这就是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雷通霞的真实写照。
陇剧是甘肃省的地方戏曲代表剧种,是甘肃的特色文化。它由流行于甘肃陇东地区环县一带的民间皮影艺术“陇东道情”发展而成。1959年9月首创《枫洛池》一剧赴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演出引起轰动,并荣幸地两次进入中南海国务院礼堂汇报演出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陇剧是在陇原大地上独特的地域文明及优秀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依靠广大陇剧艺术工作者用辛勤而智慧的汉水浇灌出的一枝陇上艺术奇葩。而雷通霞正是基于对陇剧艺术辉煌基石的认识,以一个后辈陇剧表演工作者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对陇剧艺术进行不遗余力的探索和拼搏。作为“陇剧后辈人”在近二十年的陇剧事业拼搏进取中,始终将自己牢牢定位在“继承”和“创新”这个责任行为坐标上,以推动陇剧艺术的发展创新为己任,让陇剧走向全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甘肃的文化。同时,引领和带动团队坚持以把接人气、地气的优秀剧目奉献给基层为落脚点,促进甘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甘肃陇剧艺术发展和文化艺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做出了一些贡献,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赞誉。
一、为振兴和宏扬特色文化唱响敢为人先之歌
初次见到雷通霞我就被她认真,直率、坚毅的性格所感染,而名角的架子在她的身上却毫无踪影。她是1996年初调入甘肃省陇剧院的,在全省新创剧目调演中主演大型现代剧陇《石龙湾》中女主角张彩螺荣获全省表演一等奖,从这一刻起至后来,甘肃省陇剧艺术在她的带动下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崭新的篇章。1997年12月她在甘肃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中主演折子戏《失子惊疯》荣获一等奖并名列榜首。1998年9月推出一台折子戏专场,参加在兰州举办的中国现代戏年会演出,她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失子惊疯》主人公和《王宝钏》及《谢瑶环》的形象,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省陇剧第一朵梅花。2001年主演的陇剧《胡杨河》获甘肃省“飞天文艺奖”并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和第二届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2002年7月《失子惊疯》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荣获个人一等奖。中央电视台特邀请为嘉宾以座谈形式拍摄了陇剧《失子惊疯》,并在央视《名段欣赏》春节特别节目中播出。陕西省电视台特邀拍摄了陇剧《失子惊疯》,安徽省电视台特邀拍摄了陇剧谢瑶环剧中《反审》在电视上播放。2007年9月主演大型新创陇剧《官鹅情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雷通霞作为陇剧这一甘肃特色文化的后辈继承人,深感责任在肩,使命任重。她在近二十年的陇剧事业工作中,始终将自己牢牢定位在“继承”和“创新”这个责任行为坐标上实现着自己的舞台梦,而她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同样要求着身边的人。一方面在继承、吸收、借鉴和创新发展三位合一的辨正关系中力求给陇剧艺术注入更多的现代文化品格,以体现其作为新兴剧种超越传统价值的存在。吸取各种音乐元素的精华丰富陇剧唱腔,将板腔体和曲牌体结合起来,创造更加完整的陇剧唱腔体系;吸取和结合应用其它戏剧中表演的精华充实陇剧表演,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完整的陇剧表演程式,给所有观众构成审美意念上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另一方面在创新、研究方面和把培养陇剧艺术未来人才作为战略思考,放在重要位置尽职尽责的实施。一是从机制、体制上给予陇剧艺术创作研究人员搭建平台,提供各种支持。二是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和培植、培养了一批年青的陇剧人才专业骨干队伍,并坚持在唱、念、做、舞“四功”方面给予教练指导、培训,营造浓厚的培养发展氛围。三是积极开发本院小剧场,利用经常性地小剧场演出,培育陇剧艺术新人才,培育演出市场和新一代观众。她深刻体会到,戏曲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要塑造好一个角色,除了要有过硬的唱、做、念、打等艺术功力之外,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一个演员获取艺术生命的前提。为此,她在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自己的同时,作为美的代表者,多学、博见、广闻,多方面吸取艺术营养,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发挥文化艺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的精神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提高品格修养,坚持多学科、多领域地触类旁通,从而声情并茂、行神兼备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收到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心灵的审美认识和教育作用,同时也感染和带动了年青的陇剧人才队伍。在近几年角色创作过程中开展基于继承、敢于创新的艺术实践,在挖掘、保留陇剧原有的风摆柳、秧歌步、地溜子等程式外,把其他剧种中的水袖、滚堂、甩发、高台抢背等戏曲技巧吸收和应用到陇剧中来,丰富和发展了陇剧的表演程式,首开了陇剧文戏武唱的先河。成功塑造了大型现代剧陇《石龙湾》中女主角张彩螺,大型陇剧《宫娥情歌》中娥嫚和大型秦腔现代戏《黎秀芳》剧中主人公黎秀芳等等众多性格迥异,遭遇不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女性形象。评论家撰文指出:雷通霞既能以细腻缠绵、低回婉转的唱腔表现人物质朴纯善、柔情脉脉的性格及情怀,也能以高亢激越、刚劲挺拔的唱腔,刻画人物磊落高尚、刚强无畏的品质和气节。大型秦腔现代戏《黎秀芳》献礼“5·12国际护士节”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雷通霞将这部反映新中国护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第3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的感人情节、传奇人生,淋漓尽致地奉献给了广大观众,现场观众被女主人公黎秀芳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所感动。北京专家认为:雷通霞在《黎秀芳》饰演上呈现出“好看、好听,震撼、感人”的特点;表演强调内在的表现:变“程式”为“心灵”,变“脸谱“为“人物”,变“假代”为“情境”,感染力极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接踵而至的是她被甘肃省文联表彰为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家;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人事厅评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被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颁证表彰为“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誉看起来让人似乎有些目不暇接,但荣誉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她说:“回顾成长的足迹,我深深体会到,人民是艺术的母亲,是陇原大地的千千万万观众培育了自己,是戏剧界一批艺高胆大的前辈伯乐们培育了自己,是政府各级管理部门为我们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和表演成果铺路搭桥的结果。把来自人民的陇剧艺术继承、创新好,奉献给最基层的广大观众,是自己的天职”。
二、启动最切身的思想当好排头兵
雷通霞不愧为甘肃省文学艺术领域领军人才。她说:作为一位基层文艺宣传工作者,一位文艺团体的负责人,一位人大代表,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推动并付诸实施具体行动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在农村及基层演出,实现我的“中国梦”。她一方面在开展调研了解基层观众特别是偏远、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愿景和差距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国家政府、省上加强和突出优秀艺术作品和精品剧目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基层进行公艺性演出的政策细则,并通过提议案、建议,柬言献策和在浦东干部学院中央联系专家培训班交流研讨中,围绕“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在农村及基层演出”的书面交流活动,积极倡导、促进精品剧目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基层进行公艺性演出;另一方面,积极体现和发挥个人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组织带领陇剧院经常性地把“接天气、人气和地气”即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送到农村和基层偏远乡村,坚持送“名戏、名角”在基层一线演出。仅2014年带领陇剧院演出团队分赴广大农村、厂矿、社区等地演出235场。其中:农村乡镇、村演出153场;基层厂矿演出32场;社区等公益性演出50场。个人大力开展“走基层文化戏剧系列讲座”活动。有的放矢坚持对陇东地区基层专业及业余从事戏剧文化工作的人员进行表演理论、戏剧表演知识方面讲授、讲座。通过甘肃省电视台戏剧栏目开展“戏曲声腔电视讲座”,给广大戏迷观众现场和电视上声情并茂地讲授戏曲发声、演唱等知识。多年来坚持走全省基层文化单位,学校、社团组织等地方积极开展戏剧理论知识讲课、讲座系列普及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文学艺术面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活动的落实。
笔者采访即将结束,耳濡目染、感慨良多。油然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问到她今后发展的方向,她说“将义无反顾地当好排头兵,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让广大基层群众分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她将视成绩为永不枯竭的动力,她将用不懈的追求去创造新的发展宏图。我默默真诚地祝愿雷通霞这一高原“梅花”,在今后的雪雨风霜中挺立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