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妇联把建设城乡“妇女之家”作为服务妇女群众的重要平台,紧紧依靠党建带妇建,通过强化制度,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打造品牌,扎实推动标准化“妇女之家”建设。2013年底全市47个村、社区标准化“妇女之家”达到50%以上。
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妇女之家”规范化。建立健全“妇女之家”领导机构,配齐配强“妇女之家”的“家长”,将“妇女之家”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和考核范围,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采取依托原有阵地单独建“家”、整合资源联合建“家”等形式,推进妇女工作和活动阵地的有效整合,统一标准,规范建“家”。制定完善“妇女之家”各项制度,建立“妇女之家”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妇女之家”的监督与管理,明确“妇女之家”的宣传、教育、培训、维权、健康服务、组织活动等功能,整体提升基层妇女工作。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妇女之家”工作载体。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各“妇女之家”利用自身资源,成立舞蹈队、健身队、合唱团等女性文体团队和协会,开展各种联谊、比赛活动,并依托社区书屋、四点半课堂、绿色网吧等阵地,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升妇女整体素质。二是搭建维权服务平台。建立妇女维权服务站(点),充分发挥“妇女之家”作为妇女权益代言人与维护者的作用,切实维护妇女群众权益。三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建普法维权、家教、卫生服务、空巢老人陪护、文体活动等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队164支,吸纳巾帼志愿者1764名,开展巾帼志愿活动294次,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
围绕重点工作,打造“妇女之家”特色品牌。各“妇女之家”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创新阵地建设内容,打造“妇女之家”特色品牌,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构建了具有教育型、实践型、服务型特色的“妇女之家”工作品牌,建立起“四点半课堂”、“家长学校”、“假日课堂”、“绿色网吧”、“校外图书室”、“心灵驿站”、“爱心墙”、“心灵结亲”、“N+1”爱心中转站等服务品牌,为社区妇女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