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陇南 > 
西和县 “1234”工作思路 助推脱贫攻坚
时间:2019-09-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西和县始终坚持把贫困妇女就业创业、增收脱贫放在全县脱贫攻坚大局中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协调推进、认真落实。针对全县部分妇女,尤其是贫困妇女既无脱贫致富能力,又因家庭中的种种困难无法外出务工这一突出问题,着力引进和推动扶贫车间建设,在省、市妇联的精心指导下,西和县找准定位、主动介入,持续创造条件、探索模式、优化服务、创优环境,把创建扶贫车间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了“1234”的工作思路。目前,全县已认定扶贫车间46家,其中,女性就业比较集中且由女性致富带头人创办的巾帼扶贫车间12家。


聚焦一个核心助脱贫


坚持以“巾帼脱贫行动”为核心,根据县情实际,通过宣传动员和培训输转,累计输出劳动力4500多人,引导自主创业、从事种养加工等行业800余人。目前,全县还有近8000多“无就业、无门路、无收入”的闲置劳动力。县委县政府始终着力巾帼脱贫行动,因地制宜拓展服装加工、半夏分拣、手工刺绣、草编工艺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以扶贫车间为载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基础。


加强两个结合拓渠道


把加强组织技能培训和搭建就业平台相结合,抢抓全国妇联定点扶贫大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组织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培训效果,使参加完培训的妇女能够掌握技能并及时就业,在加强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扶贫车间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既帮助贫困妇女找到就近就业的“车间”,又帮助“车间”对接贫困妇女,实实在在的拓宽了贫困妇女的就业渠道。


运用三种模式促增收


全面运用集中培训、车间流水、家庭作业三种模式,充分利用城郊闲置校舍、厂房等有效资源,按需改建为扶贫车间,让县城周边就近陪读的贫困妇女积极参与进来,陪读增收两不误;通过“辐射延伸”的方式,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偏远贫困乡镇设扶贫车间,使偏远乡镇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送就业、送订单、送技术、送工具到部分因困难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妇女家中,实现在家就能接订单、出产品、产效益。服装加工方面,扶贫车间按照技术的掌握程度实行计件薪酬,部分技术娴熟的贫困妇女月薪在3000元以上,底薪保证在1500元以上。随着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大大减少了农村贫困乡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加强了对子女的监管教育,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随着贫困妇女不出村、不出户就有稳定的就业渠道,让她们懂得了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摘帽,真正将“输血”转化为“造血”。集中培训+车间流水操作+家庭分散式作业的模式,有效整合“碎片化”时间,充分激发了贫困妇女的内生动力。


统筹四方联动谋发展


坚持“党政支持、企业带动、妇联组织、妇女参与”的工作思路,形成共谋发展的工作合力。政府在用地、厂房建设、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的优惠和补贴,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支持发展;企业扎根乡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妇女脱贫增收;妇联组织充分运用基层妇联改革的坚实基础以及“妇女之家”等多种平台积极宣传、入户动员,送“妇女之家”进扶贫车间,使妇女在就业的同时,学习政策法规,宣传婚姻、维权、家风文明等方面的知识,既丰富了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加强了思想教育和维权意识;教育引导妇女群众沉得下心、吃得下苦,把“要我动”变成“我要动”,进一步营造 “政府是依靠,企业促就业,妇联在身边,妇女争脱贫”的良好氛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巾帼智慧与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