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平凉 > 
庄浪县农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时间:2010-05-04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活动,帮助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给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一个学习培训的阵地,互帮互助的知识、情感交流的平台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去年以来,自我县水洛镇徐碾、李碾村被省妇联确定为“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建设示范点以来,县妇联从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入手,全方位关爱农村留守妇女。

  一是创建阳光家园,为留守妇女搭建服务平台。我们把建设农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作为关爱留守妇女的具体行动,坚持高标准建家、科学化运行、高质量管理的原则,积极搭建关爱留守妇女服务平台。建成了集学习、培训、活动于一体的“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县、乡、村相继成立了农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卡薄表册和留守妇女信息卡;建成了室内不少于40平米、室外不少于100平米的“留守妇女阳光家园”,配备了电脑、电视、DVD和图书、羽毛球、跳棋、健身器等硬件设施和体育器材,为留守妇女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让留守妇女真正拥有自己的“温馨家园”。

  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留守妇女增收致富。依托乡镇妇女学校、婚育学校等教育资源,聘请林技、农技专业技术人员以现场指导和技术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妇女3期800多人次。动员城镇女科技工作者、医务人员、恪怡药业公司女职工和徐碾、李碾两村100名贫困留守妇女开展“岗村共建”结对帮扶活动,促使各类优势资源向农村留守妇女倾斜。为她们捐送了价值2万余元的农用化肥、图书、夏凉被、床单、洗衣粉等生产生活资料,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燃眉之急和就医、培训学习等困难。充分发挥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的传、帮、带作用,引导留守妇女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成500亩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地膜玉米、500亩红富士幼园“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处,全村发展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3户,新建暖棚式鸡舍15座,带动种植日光蔬菜温棚140座,年收入200多万元。成立果菜产业协会3个,在徐碾、李碾及周边村社发展会员85名。养鸡大户李改弟曾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在省妇联副主席王旭同志检查指导我县“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建设工作期间,她慷慨解囊,一次性为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捐款500元。她不仅弘扬了积德行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更为全县广大留守妇女树立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榜样。

  三是成立互助组织,为留守妇女减负分忧。为了帮助解决留守妇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现“生产有人帮,生活有人问,心灵有人暖”。由村妇代会牵头,按照自由结合、自愿组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六自’原则,成立留守妇女互助组,开展各类互助活动,即农忙互相帮工的生产互助,种养殖业相互交流技术的技术互助,共同研究市场行情、开辟销售市场的销售互助和帮助照顾老人、儿童等方面的生活互助。同时,组建了“六支小分队”,即“读书宣讲队、科技致富队、绿色环保队、文化娱乐队、矛盾调处队和家庭和谐队”。帮助她们发展生产,弘扬先进文化,倡树文明新风,丰富文化生活。

  四是开展文明和谐创建,弘扬时代新风。以“六进家庭”为内容,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留守妇女开展美化亮化家园活动,发展庭院经济,共栽植国槐、塔柏3000多株,三叶草900平米;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社区文艺队进村入社开展文艺演出,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创建了农家书屋,收集农技、法律、卫生等方面的书籍3000多册,150名留守妇女参与了读书活动;同时,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等各类优秀家庭成员和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在留守妇女评选“科技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各类特色家庭22户,“好妈妈”、好媳妇、教子有方好家长等优秀家庭成员10户,进一步丰富了美德在农家活动内涵。在留守妇女中形成了人人孝敬老人、扶持丈夫创业、培育子女成才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