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93个行政村,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4.38万人,其中女性21.32万人,占总人口的48%。总耕地面积92万亩,人均耕地2.2亩。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纲六目、强基固本”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富裕和谐庄浪为目标,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管理和工业经济、旅游业、社会事业发展六项重点工作上集中突破,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村改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四项主要任务上全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亿元。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全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庄浪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庄浪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启动实施以来,我们把《两个规划》目标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庄浪的总体目标,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好地完成了《两个规划》的终期评估指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全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日益宽松,妇女就业比例和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
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60元和11085元,比2000年增长105%和177%;农村、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达到2273元和7781元,比2000年提高126.2%和185.3%。2009年底,全县电话用户达到1.6万户,其中乡村1.2万户;移动用户达到3.15万户,联通用户达到3.6万户。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8.5%,有线电视用户5319户,互联网用户3325户;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6亿元。
二是妇女就业比例明显提高。近年来,通过实施“万名城乡青年南下就业工程”和贫困地区妇女劳务输出项目,先后向福建、广州等地输出农村劳动力10多万人(次),其中组织有序输转妇女劳动力2.3万余人,向北京输出家政服务员800多人,创劳务收入640万元。通过开展“春风送岗位”、“岗位技能对接”和“大学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全县新增就业人员1.12万人,其中女职工0.45万人。开发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450个,安置就业困难妇女185人,在县内企业、超市等安置妇女就业788人。为1000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促进了妇女创业就业。2009年底,全县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8.5%,农村女性从业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的51.5%,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33.3%,妇女非农就业比率为49%,比2000年提高了37.2个百分点。
三是妇女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资达到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9.3%,目前女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分别达到34.1%、38.3%、31.3%、49.1%和26.3%。2001年以来,累计发放失业金157.2万元;享受农村低保4.83万人,其中妇女2.3万人,享受城镇低保4135人,其中妇女2108人。全县各级组织加大了对贫困妇女的培训和扶持力度,妇女贫困人数逐年减少,2009年,全县贫困妇女人数为3.43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6%。
(二)积极推动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把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快了妇女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步伐,全县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有女人大代表44人、政协委员39人,其中现任86名副科级以上女干部中,有5名担任县级或副县级领导职务,6名担任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正职。全县18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全部配备了女干部,其中2名担任党政领导班子正职;15个县直部门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配备率达到62.5%。全县女干部2413名,占干部总数的29.8%,后备女干部占女干部总数的25%。企事业单位、村委会及居委会妇女参政比例明显提高,在参与民主决策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妇女儿童教育,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和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女性受教育层次逐步提高。200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10期,培训妇女干部500多人(次),参训女性公务员占到公务员总数的23.2%。各部门依托劳动力培训中心、县职教中心、妇女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基地,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650期,培训女性10万多人(次);组织妇女创业带头人外出学习考察245人(次),培养致富女能手650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占27.5%,比2000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
二是儿童基础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其中女童入学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8.10%,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9.10%,其中女生98.9%,超出了规划终期95%的目标,巩固率为98%。高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75%,其中女生72%;17周岁人口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0%,其中女生为 69%;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97%、85%。农村学前教育有了长足进步,先后有南湖、良邑、岳堡、朱店等乡镇民办幼儿园和妇联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入园(学前班)幼儿3332名,入园(学前班)率达到90%。
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庄浪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计划》,进一步加强儿童的德育教育。县妇联、教育局依托中小学校、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月、手拉手活动、“共成长、双合格”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近十年来,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0多场(次),参加各种教育活动300多场(次),建成“少年军校”1所、家长学校290所、留守儿童之家24所,结成“爱心妈妈”帮扶对子1300对;组织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开展家教专题讲座36场(次),培训家长2.8万人(次)。
四是贫困儿童失辍学率逐年下降。2001年以来,通过落实二期“义教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金秋助学”活动,累计救助贫困失辍学儿童2.4万名、贫困女大中专毕业生1200名,发放救助金85.4万元。2004年以来,争取省市妇联、兰石化公司救助金12.5万元,救助失辍学儿童260名,设立“玛雅房屋”春蕾女童班1个。投资20万元,建成玛雅春蕾小学1所。累计接受各类捐款452.3 万元,建成希望小学8所,为600多名中学生和大学生提供了奖学金;配备了价值 10.2 万元的电教设施、体育器材和图书。2008年以来,香港“苗圃行动”在庄浪县援建希望小学3所,累计捐资209.8万元。“春蕾计划”和“希望工程”活动的实施,使更多的贫困儿童能够完成学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是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近三年,全县教育经费投入达到6.2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32%,其中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3亿元,高标准建成了紫荆中学、南湖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县第二幼儿园、庄浪三小、县职教中心实训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今年,县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建了总投资1.2亿元的庄浪四中、总投资1630万元的南湖中学学生公寓楼、总投资1000万元的卧龙中学教师宿办楼和阳川中学综合楼、总投资820万元的庄浪三中学生公寓楼。通过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四)健全完善妇女儿童保健保障体系,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大了全县卫生经费的投入。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逐年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和2000年相比卫生经费投入增长了21.8倍。
二是认真实施“降消”和“母婴安全”项目。认真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建立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近年来,全县共救助农村贫困孕产妇8029名,支付救助资金187.45万元,全县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10万分之80.87下降到65.58。
三是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了82.6% ,比2000年提高了21.7个百分点;城镇住院分娩率达到94.6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1%,已全面达标;农村消毒接生率达到99.9%,达到规划目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达到80%,农村达到60%;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0年的23.8‰、34.1‰下降到10.7‰、12.04‰;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全县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0%,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婚前医学检查率城镇达到50%,农村达到30%;全面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病的发生。
(五)加大打击力度,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2001年以来,全县共建立法律援助中心1个、法律援助中心妇联工作站1个、妇女儿童维权岗1个,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热线;设立青少年法庭1个、“青少年维权岗”6个。各乡镇设立了维权站,各村设立了维权点,各社区成立了反家庭暴力投拆点和“三八服务网点”,为妇女儿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0件,先后有465名妇女儿童得到了法律援助。公安机关共破获强奸案件12起,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1起,家庭暴力投诉案件24起,诉讼法院6起,结案率达到89%,有力地打击了侵害妇女权益的犯罪行为。
(六)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一是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01年以来,先后建成和开建了南部山区、中部山区、北部山区等8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解决了28.8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1.74万户,覆盖农业人口8.4万人;完成“三荒”造林4.36万亩,绿化乡村道路34条248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2.5%;加大排污治理力度,城镇生活垃圾归集处理率达到93%,污水处理率达到92%,进一步改善了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建成了水上公园、二郎山生态公园、东城区绿地公园、综合体育训练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场所。
二是净化了儿童成长的文化市场环境。认真贯彻《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加强儿童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的管理,严禁在学校周边设置和向青少年开放营业性游戏室、歌舞厅、网吧。综治、公安、工商、文体等部门加大综合治理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儿童读物和音像制品的审查和管理,遏制传媒和广告对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有效净化了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三是全县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显著。各级妇女组织以各种形式组织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万名妇女讲文明创和谐”为主题,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科学知识、敬老爱亲、节约环保、绿化净化、普法维权、文明和谐的“六进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新理念。近年来,全县共评选“十佳文明农户”60户、各类特色家庭2.5万户,优秀家庭成员1.8万名。
二、主要做法
一是抓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县上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1名专职副主任和1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业务。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划拨2万元,作为妇女儿童工作专项经费,做到了场所、人员、经费“三落实”。并明确了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实施两个《规划》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层层明确了任务,靠实了责任,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为实施好两个《规划》,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始终把深化思想认识作为确保两个《规划》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乡镇、各部门及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反复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婚姻法》、《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保护法》和《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等法律法规。2001年以来,共召开《规划》实施工作专题会议45场(次),制作宣传横幅、标语2400多幅(条),在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120期,编发简报136期,印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大力宣传实施两个《规划》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广各乡镇、各单位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实施好两个《规划》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抓制度建设,建立妇女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县上成立了两个《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评估组、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制定下发了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统计评估方案。制定了妇儿工委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成员单位和联络员职责等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运转。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妇联和妇女工作领导的意见》、《关于为城乡计划生育贫困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二女户家庭提供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庄浪县关于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县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通知》等30多项改善妇女儿童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使我县的妇女儿童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四是抓督导检查,整体推动工作。对确定的27个重点乡镇和单位,实行县上四大家分管领导包片,县妇女儿童委员会成员包乡镇、包单位制度,定期对各乡镇、各单位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在县电视台公开曝光。对工作措施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和单位,由专人蹲点督导,责令限期整改;对一些乡镇和单位好的经验与做法,及时召开现场促进会,印发督查通报,总结推广全县,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三、今后工作打算
我县实施《两个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市的工作要求和终期规划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基层医疗和妇幼保健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用于妇女儿童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领域的投入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一是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县妇儿工委协调议事的职能作用,督促各职能部门对《两个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有效解决妇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广泛深入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做好优秀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和教育培训工作,为妇女干部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拓宽失业妇女再就业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她们转变观念,提高再就业的能力。
三是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抓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的实施,使贫困儿童能够顺利入学就读,提高全县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基层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稳定基层医疗保健队伍,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大卫生保健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妇女卫生保健意识。
四是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妇儿工委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联络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支热爱妇女儿童事业,乐于奉献,有丰富工作经验,相对稳定的妇女儿童工作业务骨干和师资队伍,为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