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份我县被列为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试点县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妇联等部门把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作为加快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惠民工程,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工作难题,精心组织实施,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成效明显。止目前,全县共审核审批农村妇女小额贷款5274户1.96亿元,发放贷款2586户1亿元。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解决了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怎么贷”的问题。各乡镇、相关部门成立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通报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崇信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了贷款对象、放贷程序、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2、广泛宣传动员,着力解决“不敢贷”的问题。针对一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守旧、贷款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由县妇联牵头,组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通过印发资料、开设专栏、编发简报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重要意义、申报程序和政策要求,鼓励和引导农村妇女树立创业意识,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计划,用足用好政策,敢用贷款、用好贷款,并组织农村妇女到产业重点乡镇、重点村社和产业基地观摩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热情和信心,在全县形成了争相贷款、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创新服务模式,着力解决“放贷慢”的问题。县上设立了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担保资金专户,注入财政担保资金1000万元,根据贷款妇女家庭经济、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以及诚信状况,多形式担保,灵活放贷。对贷款资金不超过5万元的,金融部门减化办事程序,创新担保机制,既可以由担保中心担保,又可联户担保,也可以在信用村、信用户中实行免担保。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整合工作力量,组成贷款审核审查工作小组,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有效简化了群众贷款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贷款进度。
4、明确扶持对象,着力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为了把贷款真正用在扶持妇女创业、发展农村产业上,各乡镇、相关部门坚持试点先行、全面推进,优先扶持重点产业村社开展贷款试点,支持养殖大户、种菜大户和果园大户扩大产业规模,并与贷款对象签订了发展产业的协议书,防止了贷款消费等不良现象,降低了贷款风险。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政策规定,从审核、担保、放贷等环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积极开展创业贷款跟踪服务,及时掌握资金运行状况,有效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确保了贷款资金用在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上。
妇女小额贷款工作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创业的积极性,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扩大了农业投入规模。目前,全县已发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按照全县2亿元的贷款目标计算,国家两年的贴息资金达3200多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农民还贷清息压力。2亿元的农业发展资金,将拉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为加快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地资金保障。
二是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后,各乡镇、有关部门结合农村优势产业开发,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引导群众将资金重点向优势产业集中,扶持建办养殖小区、日光温室和蔬菜拱棚,全力推动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促进了牛、果、菜等农村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转变了农村妇女思想观念,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同时,贷款扩大了生产规模,外出务工男劳力开始返乡,减少了农村留守妇女,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