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书写新篇章,新征程展现新作为。近年来,华亭市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把引领妇女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参与乡村文明振兴、建设文明家庭等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紧密结合,带领全市各族各界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华亭市河西镇新庄村的岳彩霞因一双巧手在华亭市小有名气。以前,这双只会种地养羊、洗衣做饭的手,如今也能“变”出钱来,生活的改变让她在言谈举止中透出满满的自信。
走进河西镇仿真花扶贫车间,一群妇女、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又说又笑,可她们每一个人的手中都在不停的忙碌着,不一会儿,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就在她们的手中成形了。“以前,村里的妇女们在农闲的时候就绣个鞋垫打发时间,根本没想过在家还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赚钱。现在,妇联对我们进行了“陇原巧手”培训,我们在家做做手工活就可以赚钱啦,不但增加了收入,脑子也变得活泛了,家庭也更和睦了。”岳彩霞验收着大家的仿真花作品,高兴地说。
2017年5月,在华亭市妇联的支持下,岳彩霞与隆德仿真花有限公司签订仿真花加工订单,带头开展仿真花制作和培训,为900多名贫困妇女开展仿真花订单式培训30期,开展仿真花订单加工交易100余次,为3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创经济收入20多万元;2018年1月,为了让“走不出去”的贫困妇女、留守妇女及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岳彩霞积极争取项目,依托华亭市委市政府,在河西建成了1438平方米的集办公、操作、展览、培训、收发、仓库六个功能室为一体的仿真花扶贫加工基地;2018年6月,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带动广大妇女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各显其能,岳彩霞又注册成立了集手工制作、民俗文化、非遗传承及种养一体化经营为主的华亭市彩虹桥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贫困妇女、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就近务工就业。
在岳彩霞的带动下,仿真花订单加工在策底镇、神裕乡、西华镇、安口镇、华亭城区共设立了6处订单加工管理点,成为了带动周边妇女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6个仿真花加工点共加工满天星、梅花、葱花、藤条、雪球等210多种花型,和宁夏隆德人造花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交易800余次,共有固定员工750人,兼职员工1300人,其中贫困户219人,残疾人26人。3年多来,为市域内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创造收入260余万元,贫困妇女人均月赚取加工费1200余元,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仿真花订单制品已成为华亭市妇女致富增收的“妇字号”特色品牌。
以“小院净”促进“村民和”
6月的乡村,处处花香四溢。走进华亭市神峪回族乡马利群家,漂亮的砖瓦房,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处处彰显着家中主人的勤劳。自“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她带头把房前屋后的杂草和垃圾堆清理的干干净净,庭院内一眼望去没有任何杂物,有的只是整整体体的花草树木,她还在村部绿化带撒上了格桑花籽,美化村落环境。
“自从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后,家里人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我们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扫一遍,摆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家人为了这个家,共同努力,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和睦了。”说起自家的美丽庭院建设,马利群高兴地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群众根本福祉,事关城乡社会文明和谐。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市妇联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和家庭的重要作用,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开展“最美家庭”寻找活动与“美丽庭院”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成功打造了一批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邻里和睦的农家院落。
2021年,华亭市妇联推荐评选市级典型“美丽庭院”示范村2个,典型“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华亭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1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00户,推荐评选市级“最美家庭”10户,华亭市级“最美家庭”26户。通过评优选先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治理活动的主动性,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过去的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受益者,引导群众从“看戏”的观众转变为“唱戏”的主角,改变了家庭面貌,擦亮了城市名片,形成了“小院净、乡村美、村民和”的良好局面。
以“小超市”撬动“大文明”
“你这次兑换了什么?”近日,村子里的人见面都流行问这么一句。自2019年在西华镇刘磨村建立第一个“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示范点之后,市妇联在借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在安口镇、东华镇、西华镇、河西镇、上关镇、城市社区、工业园区等乡镇陆续建立15个乡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截至目前,共开展积分评比兑换54场次,参与积分兑换家庭1360户4890余人,兑换积分44168分。
“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创建,旨在转变妇女群众思想观念,引领广大妇女提升文明生活习惯,积极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超市将从环境卫生整治、评先选优、义务劳动、邻里纠纷化解等方面对村民参与村务治理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定期公开物品兑换情况,通过把习惯、道德等“存”进超市,调动群众主动作为、共建和谐宜居村庄的积极性。
“市妇联的这个政策真好,自从村子里有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之后,村民们的素质普遍提升了,参加公益活动也积极了,村落庭院也干净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上关镇上关村妇联主席张娜说到。
下一步,市妇联将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继续在全市开展“家美积分超市”创建工作,2017年以来配备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的56个村,将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0.5万元,未配备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的58个村,将由市财政为每个村列支0.5万元,作为“家美积分超市”的创建资金,用于场地布置、货架购置、物资采购等。
以“小调解”实现“大和谐”
“这次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调解,我们这个家可能就这样散了。”东华镇东华村村民安秀芳感激地说到。她是回族人,因一些家庭琐事经常与丈夫闹矛盾,百般无奈下,找到东华镇女子矛盾纠纷调解队,经过调解队耐心地疏导和调解,她和丈夫的关系缓和了,又恢复到以前相亲相爱的日子了。
在华亭的大街小巷、村落院舍到处可以看到女子矛盾纠纷调解队的身影,她们身着粉色马甲,胸前配着闪闪妇徽,在基层调解邻里纠纷,与群众共话家长里短,她们不仅是社区的稳压器、灭火器,还是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自2016年,华亭市成立全省首家女子矛盾纠纷调解队以来,现已在全市127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调解队员由当初的十余人,发展至今的1500余人。
调解队以“依法规范、配合协作、法情并施、果断调处”为工作原则,以调解、普法、心理咨询为工作内容,以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为工作目的,采取“坐诊受理”“主动约请”“上门服务”等方式,为老人、妇女、儿童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服务。
角色转变、初心不变。她们用实际行动,撑起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半边天”,构建了民族团结的“新篇章”。5年来,她们和风细雨、耐心细致,着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她们宣讲政策、法治宣传,全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疫情期间,她们又变身抗疫工作队,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变身“劝导员”“快递员”“网格员”,积极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巾帼力量。截至目前,已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0余件,为群众办理实事千余件,为社会和谐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