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阳市妇联立足市情实际,始终把劳务输转作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全市劳务工作的总体部署,从组织领导、宣传培训、输后服务三个环节,着力推动农村妇女劳务输转工作。2010年至今,全市各级妇联组织配合劳动就业等单位共输转女性务工人员119805人次,创劳务收入14.38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是抓基层夯基础。市妇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妇女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签订了劳务输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一名副主席专抓劳务输转工作。各县(区)妇联都是劳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督促乡镇妇联根据各自实际,成立了农村妇女劳务工作站、劳务产业协会和妇女劳务信息联络站等机构,为开展劳务输转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抓培训提素质。各级妇联充分利用农村妇女培训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等培训阵地,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妇女“提素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大龄女童培训”、“贫困地区妇女家政培训”等培训项目,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设立宣传咨询点、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辆等形式,及时散发用工信息,宣传劳务输转的重要意义和政策知识。2010年至今,全市共举办了家政服务、剪纸刺绣、电子商务、文明礼仪等输转前培训班286期,共培训女劳动力36800多人, 实现了劳务输出由 “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化。各级妇联先后设立外出务工信息宣传咨询点8处,悬挂横幅60多条,散发各类务工宣传资料10万多份,营造了输转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维权强服务。为了确保剩余女劳动力输转工作长效发展,使农村妇女输转后工作顺心,输出前,各级妇联针对输出妇女开展《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输出后,各级妇联实行输转后跟踪服务,长期保持与用人单位、输转人员联系衔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千方百计促使农村妇女走得去、干得好,有成效。各县(区)妇联还在北京富平学校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输转家政服务员761人,聘请了妇女劳务输出信息联络员和维权志愿者,为外出务工妇女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