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妇联好声音﹒执委风采】天祝孟学玲:用心用情理家事 巧解群众心头结
走在社区的街道上,迎面走来的年轻人都会亲切地和孟学玲打招呼,微笑着叫一声“孟大姐!”,老人们则会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寒暄几句。学勤社区位于武威市天祝县华藏寺镇,今年55岁的孟学玲是社区民选专职副主任、妇联执委。说起孟学玲,不论是社区干部还是居民群众,大家都会点头赞许,说她不仅是个好心人、热心人,还是个巧解家事“千千结”的能人。 “我们只有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好,群众才能说我们好。这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调解工作,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调解成功。”孟学玲道出了她对调解工作的理解和感悟。 实现小事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一直是孟学玲开展婚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她和同事们定期深入辖区重点场所、楼院小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倾听居民诉求,发现问题隐患,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探索建立“随手调、随时调、反复调”的工作机制,确保纠纷“不过夜”,矛盾“不上交”。2024年3月,天祝县妇联在学勤社区成立“孟学玲执委婚调室”,向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婚姻家庭服务,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关爱服务送到社区群众身边,进一步延伸了婚调工作服务触角。至目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起、典型家庭婚姻矛盾纠纷24起、警调对接8起,调解率达100%。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调解工作需要讲法明理,但也要以情动人、以情暖心。道理不能讲得太生硬,只有带着感情去讲,才更‘好听’、更‘动听’,更容易讲到当事人的心坎儿上。”孟学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4月,远嫁外地的小美与丈夫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居住,丈夫对小美一吵架就冷战、一冷站就回娘家的做法非常生气。小两口就这样谁也不退让,动了离婚的念头。小美的公公因见不到孙子,非常着急,便打电话联系学勤社区,请求社区帮助调解家庭矛盾。接到社区通知,孟学玲第一时间和小美夫妻俩联系,详细了解双方的想法和诉求,同时和双方父母也进行了沟通,全面分析引起夫妻矛盾的主要原因。征求双方同意后,孟学玲把小美二人邀请到执委婚调室当面调解。调解当天,面对情绪激动的小美丈夫,她耐心疏导,讲自己多年婚姻生活的感受、讲身边的各种事例,建议小美丈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和两个可爱的孩子身上,与妻子一起分担家务,参与孩子的教育,让小美感受到丈夫对她和家庭的爱护与重视。在孟学玲的帮助下,夫妻双方重归于好,一起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看着夫妻俩手牵手回家,孟学玲觉得,“这么多天的辛苦工作很值!”在每一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中,孟学玲都会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走访当事人,对每一起婚姻矛盾纠纷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产生矛盾的原因及家庭生活现状都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反复分析推敲,寻找矛盾调和点,选准内心感化点,对当事人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劝说、撮合,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婚姻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的家庭纠纷。“我是一名女性,也是一个妻子,还是一个母亲,将心比心,我要用真心、耐心、爱心调处化解每一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努力让更多的家庭和顺美满,让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稳定。”她朴实的话语包含着责任与担当。 从事社区服务工作二十多年来,孟学玲总会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经常深入社区楼院,坐群众的“小板凳”、听老百姓的“家长里短”、理家家户户的“鸡毛蒜皮”。孟学玲有一个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辖区居民家中的各种琐事,哪个楼院因为大妈们跳舞产生纠纷了,哪家婆媳闹矛盾了,哪位独居老人家的水电费要交了……这些发生在社区的大小事,她都认认真真地写在纸上、记在心里、干在实处。社区有几位残疾老人行动不便,孟学玲隔三差五都要去老人家里看看,帮忙采购米面、蔬菜等生活用品,尤其冬天,还要经常去查看用电用火安全,联系帮忙更换废旧电线,确保老人们能安全、温暖过冬。小华、小明姐弟俩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离家出走,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看。孟学玲便主动担任起两个孩子的“爱心妈妈”,每到周末都会去看望两个孩子,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带他们去图书馆读书,去体育馆看篮球比赛,逢年过节还会给两个孩子送去节日礼物。无数次的入户走访、长长的通话清单、密密麻麻的工作记录、跨越春夏秋冬的奔波,见证了孟学玲二十多年服务社区居民的真心、耐心和爱心。 近年来,天祝县妇联积极探索婚姻家庭调解阵地向基层延伸工作模式,全力打造“执委婚调工作室”“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巾帼工作室”,以孟学玲为代表的妇女工作者始终活跃在基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干事热情,把法、理、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以情拉近距离,以理寻找过错,以法分析利弊,努力当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融合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发挥妇女独特作用,用心用情把妇女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用女性的真诚、善良、友爱和奉献,播撒着爱的阳光、传递着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