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张掖 > 
甘州区妇联积极创建创建“留守妇女阳光家园”
时间:2010-11-1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7311

  一、建立一个网络,连接一片亲情。因外出务工挣钱的不易,很多务工人员1年半年不回家是常有的事,为了使留守妇女可以随时和在外务工的丈夫进行沟通交流,区妇联与镇、村多方协调筹资20000多元,为留守妇女配备了电脑等设施,开通了亲情视频聊天室。同时开设了留守妇女“悄悄话”室,随时对留守妇女开展心理咨询。

  二、组织一批骨干,做好服务工作。组织成立留守妇女巾帼矛盾调解队、组建了助耕队、心理访谈队、医疗保健服务队、文艺演出队。由村妇代会主任任组长,各社妇代小组长任成员的巾帼矛盾调解队,在留守妇女与家人、与邻里、与他人发生矛盾后,能及时赶到,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依据法律,开展教育说服工作,使双方当事人达到和解,及时维护了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心理访谈队由同村有威望、说服力强的妇女组成,留守妇女的心,有解不开的疙瘩,丈夫不在身边,心中有的不高兴的事,没有地方去诉说,更没有人听,耐心细致的听她们的唠叨,是心理访谈队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能够就近了解到留守妇女的烦恼事,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从自身说起,言传身教,达到了疏导、疏通妇女思想工作的作用,呵护了留守妇女孤寂的心灵。

  三、建起一个园地,促进学习劳动。以园地为依托,在留守妇女中扎实开展学习活动,每月妇女们参加一次学习培训活动,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贴挂在学习园地内,供妇女传阅。定期召开妇女学习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妇女可以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讲一段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故事,交流各自子女教育的心得。在留守妇女中发出了“愉快学习、扎实工作、幸福生活”的号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组建爱心队伍,解决困难问题。动员女领导、女干部、女能人、女党员与贫困留守妇女结成142对帮扶对子。甘州区的主导产业是制种玉米,特色产业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和养牛业,为了带动留守妇女发展生产,区妇联组织全区331名致富女能手与331名相对贫困的留守妇女就近结成帮扶对子,不定期对她们进行生产信息、技术、资金帮扶和心理抚慰,从而带动她们共同致富。

  五、自建一批互助组,妇女农活不用愁。针对“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的 “三重”(体力劳动重、抚养任务重、精神负担重)、“四少”(社会活动少、世面见得少、经济开销少、夫妻见面机会少)等方面的问题,为了给予她们更多关爱,帮她们卸下肩上的重担,依托留守妇女阳光家园,通过这些队伍的建立健全和作用发挥,使留守妇女们由“靠人帮”变成了“我帮人”,从一开始的互助干农活儿,扩大到互帮致富、帮扶孤寡老人、各家红白喜事等,利用抱团互助的优势,不仅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更使留守妇女成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力军”。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形式,让留守妇女从小家庭走向大社会,为她们搭建学习、倾诉、交流、互助的平台,大大减轻了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劳动强度,缓解了她们过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增强了她们的安全感。使她们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

  六、制定有效制度,确保工作长实效。各级妇联组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乡镇长、村主任任组长的留守妇女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留守妇女基础台帐。并于2009年11月建成小满镇金城村、大满镇新新村“留守妇女阳光园”,家园室内面积8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120平方米。为了使“留守妇女阳光家园”成为广大留守妇女学习培训的阵地,互帮互助的组织,诉求表达的渠道,化解矛盾的机构,情感交流的平台,文化活动的场所,确保“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制定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区妇联制定了活动制度。同时为确保家园健康有序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发挥实际效用,建立了《“留守妇女阳光家园”运行管理制度》等6项制度。

  三、开展丰富活动,愉悦妇女身心

  为了使“留守妇女阳光家园”真正发挥其作用,区妇联立足区情、立足留守妇女实际,讨论制定了留守妇女阳光家园月活动计划,每月设计安排了一项主题活动。计划融“十佳”留守妇女创评、子女教育、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女性健康与呵护、文娱活动及科普培训为一体,内容都是与留守妇女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009年11月份区妇联在留守妇女集中的小满镇金城村等乡镇按照计划举办了“十佳”留守妇女创评活动,通过召开妇女大会,民主评选出在孝敬公婆、教育子女、增收致富、发展劳务经济等方面做得好的,村民公认的“十佳”留守妇女进行表彰奖励,并在甘州区电视台、张掖日报进行宣传报到。如金城村二社的徐淑琴,她自己有两个女儿,2007年妯娌不幸得了癌症去世,小叔子又出车祸死亡,她含泪领回了他们遗留的一双儿女,并发誓要将她们抚养成人。虽然丈夫常年在外,但她把四个孩子的衣食住行,打理的井井有条。孩子多花销大(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在上大学),她在种好自己家的20多亩农田之余,四处打零工以补贴家用。三年来,她白天外面忙,晚上辅导孩子们学习。40岁不到,背都驼了,但她心里高兴,因为孩子们很争气,学习一个赛一个的好。她经常说只要孩子们能成人,这一辈子值了。留守妇女凭着一颗善心和孝心,默默地为家庭为社会奉献着,辛勤汗水的付出,换来的是人们的赞扬,通过评比十佳,使广大留守妇女学有榜样、比有目标。

  大满镇新新村、小满镇金城村两个“留守妇女阳光家园”都组建了留守妇女腰鼓队,区妇联拿出了一定的经费为妇女们购置了120个腰鼓和表演服装,为活动的开展解决了经费难的问题。利用冬闲及节假日,妇女们敲起了腰鼓;开展了“我的节日我做主”、“我的健康我做主”、留守妇女家庭联欢会;邀请有关各方面的专家对留守妇女进行了养殖、种植;妇女病知识的预防和治疗;《婚姻法》、《劳动法》、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三八”期间,开展了文艺汇演,举办了留守妇女“讲讲知心话”等活动。母亲节,开展了尊老尽孝主题活动,两个村的160多名留守妇女为她们的公公或婆婆赠送了自己亲手做的孝心鞋,虽然仅仅是一双微不足道的鞋,却表达了媳妇对他们的一份孝心、一份浓浓的爱,接受赠送的老人热泪盈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2010年5月12日,小满镇金城村举办了农村妇女丝网花制作技术培训班,来自全村80多名留守妇女参加了培训。邀请了1名丝网花专业制作讲师对十种花朵的花型进行示范、实践制作、逐个辅导,妇女认真听讲,不停地提出疑问,并进行包片、扎花等工序的亲手实践。培训提升了留守妇女的劳动技能素质,也提高了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为解决留守妇女本质问题迈出了一大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她们精神有所归依,同时弘扬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在全区营造尊老尽孝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