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宁县坚持把家庭教育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抓手,立足于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依托家长学校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巧用各种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有力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教育观、人才观、子女观是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性要素。会宁县坚持把搞好家庭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强化阵地建设,制定发展规划,成立会宁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会宁县家庭教育讲师团、会宁县家长协会等,明确了以家庭教育为中心,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以精选讲师为教学骨干的家庭教育队伍,加大家长学校的建设力度,促进了家长学校的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家长学校134所,覆盖全县28个乡镇所有中心学校,创建率达100%,有家长学校指导教师4602人,家长学员数65458人,开设班数1534个。
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为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提高家长学校的质量,会宁县坚持做到三个落实。一是领导机构落实。各家长学校成立一把手挂帅,主管德育、教学、党支部、后勤等部门的领导和骨干参与的家长学校校委会,并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制定了明确的校务委员会工作职责,各成员分工明确,并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合力指导家长学校的工作。二是办学标准落实。统一办学标准,按照“六有”标准办好家长学校,即: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成立校务委员会;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办学章程;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有教学计划和授课教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有学籍管理和考勤、奖惩办法;有场地和必要的教学设施、经费保障。三是制度健全落实。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出勤、评优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每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小结。同时,家长委员会健全完善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职责》、《家长行为规范》、《家长联系制度》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趋势,会宁县家长学校在搭建平台上花力气,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创新活动方式,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设立家长开放日,搭建交流平台。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教育、理解教育,甚至指点教育,互相交流,实现家校合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二是设立家长讲堂,搭建学习平台。各学校都建立了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手册,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会,至少组织1次家长座谈会,1次家长问卷调查,结合家庭实际举办主题家长讲座。三是开展家校联谊活动,搭建互动平台。邀请家长参加学校联欢会,观看师生演出,增进家校情感、家长和师生情感,同时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规划,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动员家长为学校发展投入情感、智慧和财力。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营造和优化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会宁县的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