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妇联针对我县留守流动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县一中、蒙古族学校、县城小学、马鬃山学校等部门联合开展调查调研活动。经初步摸底调查,我县现有儿童(即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共 1707人,其中:贫困学生240人(男生115人、女生125人,少数民族155名、汉族85 名),占全县儿童总数的14%。在这些贫困学生中,特困家庭79人、残疾家庭20人、单亲家庭38人、留守儿童19人、流动儿童10人。全县共建立流动儿童之家4所,建立家长学校2所。
长期以来,县妇联始终坚持以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为己任,以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活动为工作载体,大力推进我县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的建设,通过“三落实,一深化”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一是落实责任。层层成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制定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年度工作责任和职责。二是落实场地。县妇联经实地调研,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设在了紫亭社区、巴音社区、肃北中学、蒙族学校,在了肃北幼儿园、县城小学,家长学校活动室设立现均已配齐了活动设备、器材,并制定了管理、学习、活动等各项制度,建立了工作机制和活动阵地,为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开拓了空间。三是落实队伍。在每所流动儿童之家均确定了1—2名工作人员,并兼任开展具体的管护、指导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心里和情感上的帮助。四是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1)县妇联利用县城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为县城小学24名贫困、留守儿童送去了本子、铅笔、转笔包等价值1000元的学习用品,为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关怀。(2)暑假期间,紫亭社区流动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积极组织社区内留守流动儿童,开展了暑期学生普法系列活动之交通法规及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题讲座。此次活动突破了以往传统教育形式,以讲座及视屏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形象生动的掌握各种法律知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明辨是非、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在此期间,巴音社区流动儿童之家也不断探索社区、家庭、学校三级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共创和谐社区”的文明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社区会议室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参加学习培训,播放教育片、革命影片等,引导青少年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