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市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的立体化网络育人格局,在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推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更好的开展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市妇联在总结经验、交流学习、认真反思的同时,提出五项举措,助推全市家庭教育工作。
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十二五”规划。市妇联始终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全市儿童工作重点项目,结合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实际,领导班子多次联合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共同讨论家庭教育工作,及时向各成员单位就“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联合教育局、民政、卫生等12个单位共同制定《酒泉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鼓励县(市、区)、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立家庭教育服务阵地,100%的城市社区和95%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规范化、常态化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健全机制、明确分工,成立家教工作领导小组。市妇联注重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由各级党政领导牵头负责,妇联、教育、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领导机制,形成党政领导、妇联和教育部门为主、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就各单位分工进行详细分解,如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文明办协调各部门力量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卫生、人口委部门大力发展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等公共服务阵地,对家长进行科学养育的指导和服务等,为顺利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评先树优、丰富载体,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为肯定家庭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集体、个人,发挥家庭教育工作典型引领作用,市妇联在“三八”期间评选表彰一批五好文明家庭、优秀家庭成员等,并于近期下发了《关于评选酒泉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公益人物的通知》,拟表彰20个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0个家庭教育工作公益人物。成立和谐家庭大讲堂宣讲团,开展“和谐家庭大讲堂”系列活动,面向家长、学校、教师等进行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等内容,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鼓励更多家庭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家教事业,营造和谐家庭教育的氛围。 加强指导、全面覆盖,家长学校成效显著。市妇联把建立“示范性家长学校”项目纳入家庭教育的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全市家长学校创建率达到100%。目前,全市共创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311所,其中全国级示范性家长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8所,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15所。各类家长学校均成立家长委员会,达到“十有”标准(即:有牌子、有领导机构、有工作目标、有教学计划、有授课教师、有教室、有教案、有制度、有考勤、有器材),并规范健全了各项家教制度。市妇联还聘请了德高望重、素质高、身体好、乐于奉献的老干部、老教师、社会志愿者和部分在职教师为广大家长授课。 总结推广、措施有力,儿童阵地建设规范有序。市妇联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抓手,争取协调资金200多万元,已建成86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为了实现城乡全覆盖,今年采取自下而上,实地查看,抽样检查,逐级审核的办法新建22个市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向全市推广肃州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经验,努力打造体制机制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活动各具特色的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