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泉市妇联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找准工作定位,着力拓宽工作领域和服务方式,重点打造“三业”(创业、就业、乐业)平台,全面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妇女增收致富,为我市打造全民创业城市撑起了“半边天”。
一是抓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扶持城乡妇女创业。市妇联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扶持妇女创业就业的有效载体,超前谋划,大胆创新,累计放贷达35.5亿元,受益妇女8.6万名。小额贷款解决了妇女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妇女创业领域向现代农业、宜居宜游产业、生态工业、通道经济等方面拓展,在繁荣市场经济的同时,妇女收入不断增加,仅贷款贴息一项,每个贷款妇女当年平均可增加收入近4000元。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创建高标准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示范基地164个,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技术协会66个,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协会组织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势,搭建妇女就业创业培训实践的平台,引导帮扶周围更多的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二是抓妇女素质提高,增强妇女创业就业能力。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提高妇女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多元化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重点,根据不同类型的妇女需求,以种养殖、民族刺绣、家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在培训形式上注重灵活,结合“请进来,走出去,跑上去,沉下来”的方式强化培训。在培训对象上分门别类,面向城镇妇女开展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本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面向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妇女开展SIYB创业理念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培训;面向富余女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强化特色,采取现场示范、观摩指导等形式,提升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全市各级妇联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及劳务输转培训班、SIYB创业培训班515期,培训城乡妇女达7万人。另一方面,不断挖掘妇女创业典型,以“和谐大讲堂”为依托,广泛宣传创业女性的典型事迹,引导妇女破除传统思想对女性就业创业的抑制,帮助她们克服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快速转变落后的就业和创业观念。
三是抓品牌项目建设,拓宽妇女创业就业渠道。各级妇联积极争取培训项目,先后实施甘肃省家政服务培训、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培训、北京农家女培训等项目,免费培训600余人,掌握了家政服务、服装裁减、电脑等实用技术,并成功介绍上岗。配合相关部门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向下岗失业妇女发布空岗信息,举办妇女专场招聘会,邀请女企业家进驻现场招聘,提供适宜女性就业的岗位,帮助更多妇女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