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中央基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一项战略任务。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将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持之以恒”的工作定位,从解决妇女儿童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以制度设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走上了组织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营造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志愿者倾心投入、广大妇女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建设。具体工作中主要是致力于“六化”:
一是组织领导具体化。市妇联把巾帼志愿服务摆上妇联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入手,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书,与其他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为志愿服务活动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县市区妇联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落实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目标责任制,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氛围营造多样化。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平台以及板报、专题栏目、传单等宣传方式,着力凸显巾帼志愿服务的“三大功能”,即: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文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教化功能;建文明城市、促和谐酒泉的凝聚功能。同时,通过举办表彰活动、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等,大力弘扬和培育志愿文化,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群众的参与度。
三是工作管理规范化。一是统一工作机制。建立统一的巾帼志愿者注册、登记、分类管理等制度,为开展活动提供资源储备;建立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建立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评估、跟踪、回访制度,力求工作实效;建立巾帼志愿服务表彰制度,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期良性运行。二是统一服务标识。市妇联制作统一的志愿队伍旗帜、志愿者徽章,增强志愿者服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三是统一组建模式。探索建立“基层妇女组织+巾帼志愿者协会、”“基层妇女组织+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模式,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各个层级的巾帼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四是志愿服务组织化。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是提高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层次水平的重要载体。全市各级妇联依托“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等妇联组织阵地,整合硬件设施,建立巾帼志愿服务站 个,保证活动开展有依托、志愿服务有平台。二是加强整合培训。组织人力,定期不定期地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咨询、护理知识、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三是加强规范指导。妇联组织加强对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指导,保证工作良性运行。 五是活动开展常态化。目前,全市共建立巾帼志愿队伍 415支,开展活动涉及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服务空巢老人等6大类,8941人、1836场次。一是创新活动方式。以党政中心和妇女儿童关心热点问题为主线开展服务。围绕服务“三农”,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围绕密切邻里关系,开展创建文明友好家园;围绕帮扶特殊群体,开展传递温暖共享和谐;围绕妇女儿童利益诉求,开展妇女儿童维权,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细化服务内容。组建巾帼 “维权法律服务队”、“文化宣传服务队”、“卫生健康服务队”、“爱心老妈妈服务队”等,解民忧,惠民生。三是扩大成员覆盖。组织基层妇干、妇女骨干、女党员、“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岗、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个体劳动者,专家、教授、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等一切热心公益的人士,充实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的力量。 六是工作提升示范化。市妇联在狠抓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优选肃州区南苑社区作为市级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点,通过典型带动,全面提升全市巾帼志愿服务的层次水平。今年6月,市妇联开展 “我承诺、我实践,巾帼携手共圆中国梦”全市巾帼志愿服务推进活动,为建立的示范点、工作站及志愿者队伍授旗、授牌,推动了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共建立市级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点1个,县级示范点14个,有力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