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妇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积极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生活扶助、学习辅导等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 加强领导,构建工作机制。一是摸清信息建立台帐。对全县637名留守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他们基本情况及其父母、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台帐,及时掌握留守儿童情况,为服务留守流动儿童奠定好基础。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全县已建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4所、“流动儿童之家”3所,市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4所。为中小学留守流动儿童之家配备电脑、电视机、DVD机、电子钢琴、亲情电话、书刊以及文体器材;为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子钢琴、室外活动器械和适量的玩具、幼儿读物、桌凳等设施,并开辟了谈心工作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文艺舞蹈室。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分管县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各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乡镇妇联主席和学校负责人担任;同时,还组建了以乡镇分管领导、乡妇联主席、村组干部为主体的专兼职服务队伍,以教师、医护人员、民政和公安人员为主的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伍,以社会各界关心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人士为主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工作、学习、生活、教育管理等相关制度,以制度保障留守流动儿童各项关爱工作的落到实处。 广泛宣传,营造关爱氛围。以媒体宣传、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以德育人”等新观念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意义,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制作妇女儿童发展成果图片68幅。向社会发起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倡议书,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法律赋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积极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帮助家长正确对待打工挣钱和培养教育子女的关系,使家长和儿童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丰富载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继续深化“双合格”和“小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活动。针对留守流动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集中开展了“四自三远离”(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举办跳棋比赛、五子棋比赛、脑筋急转弯等趣味竞赛活动,聘请辅导员开展普法安全方面教育,引导留守流动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会同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净化文化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促进孩子们健康茁壮。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六一”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演出、亲子绘画活动、师生书画创作展,为孩子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温暖。四是深化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举办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继续开展示范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创建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并在21所“留守儿童之家”全部成立家长学校。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2场次。五是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者队伍。建立以女领导干部、妇联干部、女党员、女能人等为主的“爱心妈妈”亲情关爱队伍;以学校老师、志愿者为主的学业帮教队伍;以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学教师为主的心理疏导队伍;以村委会、社区、学校、监护人组成的安全管护队伍;以司法部门和人民陪审员为主体的法律保护队伍。妇联组织加强与五支队伍的联系,使学校、临时监护人、法定监护人与社会的配合更加密切。 真情关爱,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做好事。一是在实施“春蕾计划”、恒爱播雨露爱心育春蕾”结对帮扶、“大手拉小手,风雨路好走”、百校万名贫困生温暖行动等活动时,重点向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倾斜。每年“六一”前夕,县妇联都要对留守流动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共“救助贫困留守流动儿童160名,结成帮扶对子70个,捐赠爱心衣物500余件,帮扶物资及学习用品价值2.4万元。二是积极争取酒泉市创业家联盟商会资金3万元,为留守流动儿童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三是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城乡手拉手,爱心穿友情”活动,搭起城乡孩子友谊的桥梁,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塑造优良品格,培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