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平凉 > 
泾川县妇联推动妇女工作创新发展
时间:2011-12-2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一是坚持不懈抓项目。年内,共论证储备城关镇吴家水泉沟“三八”林基地建设,太平乡朱家沟村蔬菜产业园建设,汭丰乡东王村、红河乡柳王村“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建设、单亲母亲危房改造、“两癌”普查等重点项目11项,项目资金共计141万元,到位资金74.62万元。争取省妇联“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资金19.4万元,建成汭丰乡东王村人畜饮水工程1处,完成自来水入户275户,解决了1205口人、6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争取省妇联、省扶贫办项目资金10万元,建成太平乡朱家沟村蔬菜产业园1处,新建蔬菜大棚100座,帮助该村50户223口人脱贫致富;争取“流动儿童之家”建设资金8万元,建成东街社区、北街社区、南街社区、高平镇街道“流动儿童之家”4所,均配备价值2万元的电脑、电视、DVD、电钢琴、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等;争取“农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建设资金1.5万元,建成城关镇茂林村、党原乡高丰村、太平乡口家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3个,均配备价值5000元的广场音响、腰鼓、舞蹈扇、快板、民族演出服装、跳绳、跳棋、羽毛球等设备;争取美国角声爱心汇点基金会资金10万元,在兰州军区总院为脱丽丽等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了免费康复手术;争取全国妇联与美国LDS圣徒滋善协会资金12.5万元,为225名残疾妇女发放轮椅125个,助行器100个;争取“妇女之家”建设项目资金1万元,建成城关镇水泉寺村、茂林村及丰台乡张观察村等3个标准化”妇女之家”;争取农村妇女“两癌”项目救助资金9.6万元,帮助郭麦华等14名农村“两癌”患病妇女早日康复。

  二是持之以恒抓贷款。县妇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精心组织,细化措施,持之以恒抓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有力地助推了全县产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发放贷款4500万元,扶持900名城乡妇女创业就业。高平镇寨子村许家洼组村民史彩虹和三十铺村饮马沟组村民潘小英俩人合资建办养鸡厂一座,申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3万元,建棚20座,年存栏8000只,年收入40万元以上。  三是关注弱势抓“两癌”。认真扎实开展“关爱女性健康·救助贫困家庭两癌患病妇女”活动,通过健全机制,认真摸底,强化宣传,普查普治等方式,有效推动了贫困户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共为25000多名妇女进行了免费筛查,确诊宫颈癌34例(浸润癌)、原位癌22例、CIN321例、CIN242例、CIN172例,对确诊患病的妇女进行指导治疗。积极争取全国妇联农村妇女“两癌”救助资金,40名符合条件的“两癌”患病妇女人均有望得到7000元至10000元的医疗救助金,加强与县民政局的协调配合,为14名患病妇女落实救助资金9.6450万元。在落实救助资金的同时,选送4名“两癌”患病妇女赴北京、兰州参加了为期15天的免费康复治疗及培训,为每名患者赠送电动缝纫机、锁边机各1台,衣服各1套,患者郭凤钗荣获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省妇儿工委办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  四是立足实际抓帮扶。结合县情,先后举办科普培训、讲座51期(场)、种养技术培训班231期,发放科技书籍5000多件(册),在妇女群众中有效普及科学知识。积极推进“巾帼示范村”建设,加大“岗村共建”力度,培训指导22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和36个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社等项目运作,吸纳农户2354户,带动近万名妇女参与产业化发展。创建了农村“留守妇女阳光家园”16个,建立留守妇女互助组152个,科技协会15个,举办农村留守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科技竞赛36场(次),组织开展毛衣编织、香包、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18场(次),开展文艺演出活动20场(次)。在留守流动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社区创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26个,组织动员824名“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妇女儿童结对帮扶,募集留守流动儿童救助金5万元,救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80人,留守妇女100名。认真实施单亲母亲危房改造项目,帮助袁巧玲等20名单亲母亲重建住房、史秋华等8名单亲母亲维修住房。认真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共募集救助资金5.1万元,帮助438名贫困女童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动员组织县卫生局、县教育局救助慰问飞云乡东坡22岁的脑瘫患者王芳,送去现金6000元。组织输送劳务人员12550名,其中向北京输送家政服务员22人。  五是突出和谐抓活动。以“三八”、“六一”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了泾川妇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八”期间,组织召开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1周年大会,会上全面总结了2010年全县妇女工作,并对2011年妇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签订了《2011年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奖励了2010年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2个(人),表彰命名了巾帼示范村3个、巾帼文明岗5个、平安家庭示范户20户;制作了《<爱岗敬业出新天>巾帼风采专题栏目》和《泾川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侧记》,集中宣传了“巾帼建功标兵”县法院女法官张 颖等7人先进事迹和县妇联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情况,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举办女性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160多件,征联30多幅;组织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三八”维权周宣传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免费义诊138人(次),咨询231人(次)。“六一”期间,组织县直机关妇委会主任深入乡村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慰问留守流动儿童100名;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40多场(次),培训家长1.2万人(次),其中,在9月份家庭道德教育实践月活动中,特邀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教授张莲凤来我县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3场(次),培训家长2000多人。  六是注重源头抓维权。履行县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妇联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认真开展妇女儿童两规划的总结、评估,撰写了《泾川县妇女发展规划评估报告》和《泾川县儿童发展规划评估报告》。同时,结合县情着手编制新一轮妇女儿童两规划,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建议。开通了“12338”妇女法律服务热线,认真接待来信来访来电。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向县人大、县政协提出“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等建议及提案,切实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累计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53次、个案援助26个,处理调解率达96%。  七是强化服务抓建设。抓住县乡换届的有利契机,全力推进村(社区)妇代会主任进“两委”工作,制定印发了《泾川县农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村妇代会215个,组建率达100%,村(社区)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达100%;调整乡镇妇联干部9人;结合“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按照“六有三统一”标准,建成了“妇女之家”218个,“留守妇女阳光家园”16个,实现了妇女之家、“留守妇女阳光家园”运转和管理正常化、规范化;加强妇女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各级妇联组织培训妇女干部276人;深入调研,撰写了调查报告3篇,采用率100%,报送信息123条,采用99条,采用率80.5%;加强县妇联办公自动化建设,购置书柜3个,购置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1个、复印机1台、电脑5台,实现了人均一台电脑;圆满完成全国妇联记者考察团、省妇联、市妇联调研指导工作接待任务4次。  八是统筹兼顾抓落实。县妇联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包乡和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