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又履行着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具有政治性和群众性双重性质。那么贯彻落实好崆峒区三次党代会和区委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求各级妇联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中实现妇女工作与社会工作互动双赢,从而协助党委政府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妇联组织要想实现这一工作目标,重点要在“四个创新”上狠下功夫。
一是创新维权服务手段,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的切身利益。牢固树立大维权的工作理念,让广大妇女群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扎实开展关爱帮扶工作,启动留守流动儿童关爱行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衔接的关爱服务网络。开展以“奉献一片爱心,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的关爱服务工作,针对“空巢老人”实际需求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重点实施“两癌”救治项目,加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为农村贫困患病妇女提供医疗救助,并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力争实现城乡贫困妇女全覆盖。发挥妇女儿童维权站(点)、“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的作用。随时随地为妇女群众化解心理困惑、疏导负面情绪、调适婚姻家庭关系,使妇女群众从身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渠道。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合作,发挥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的作用,壮大妇联干部和妇女骨干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的队伍,吸纳更多的专业和热心人士参加到巾帼维权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提高维权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创新妇女参与模式,促进妇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通过进一步推动女性进村、社“两委”,发挥女性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建立妇女议事制度,把农村和社区各类妇女骨干组织起来,共同为农村和社区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提高妇女有序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民主管理的意识。以经济合作组织、妇女学校、婚育学校等组织为依托,以就近就便、自愿互助为原则,把分散着的农村留守妇女通过互助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让姐妹们生产上互相帮助、技能上互相交流、生活上互相关心、精神上互相安慰、安全上互相关照,有效解决留守妇女发展生产难、日常生活难、教育子女难、家庭关系调适难等实际问题,使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村级事务管理的主人翁、家庭生活的主心骨。大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巾帼志愿者的意愿和特长,分别组建各种类型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使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身份、不同层面的妇女在社区都能找到乐于参加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都享有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帮助他人的机会和平台,使妇女群众在参与各种巾帼志愿服务中发挥所长、愉悦身心、实现价值。
三是创新工作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城乡妇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组织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带头转型,率先跨越,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特色,围绕规模化发展势头,大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活动,围绕崆峒区资源优势,积极培树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40名,“双学双比”女能手75名;通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争为农村妇女协调解决生产发展资金5000万元。继续实施“万千百”培训工程,加大对城镇下岗失业妇女的技能培训力度。打造“无围墙工作”,做大做强陇原妹、陇原月嫂品牌工作。
四是创新基层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妇女团结和凝聚起来。在农村和社区100%建立“妇女之家”,开展妇女群众乐于参与、能够受益的活动,深化创业就业、综合维权、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文体健身、婚姻家庭、帮扶救助等服务,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彰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生机与活力。发展壮大女企业家协会等团体会员队伍,注重挖掘和运用团体会员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团体会员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对各级妇联干部特别是农村、社区专兼职妇联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她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