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平凉 > 
庄浪县妇联突出“五抓”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
时间:2013-06-18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近年来,庄浪县妇联坚持以“抓活动、创特色、树品牌、促合力”为主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目前,全县共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29所,其中:留守儿童之家24所,流动儿童之3所,家长学校272所,发展兼职家教工作人员2500人。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长学校荣获“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朱店小学荣获“全国示范性儿童之家”;庄浪一小、水洛镇中心小学、朱店小学、良邑乡中心小学荣获“全市留守儿童之家”荣誉称号。
   县妇联坚持“五抓”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
    一是抓阵地,搭建服务平台。我们把建设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作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具体行动,坚持高标准建家、科学化管理、高质量教学的原则,积极搭建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服务平台。县妇联从2008年开始,率先启动实施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试点工作,2009年、2011年在全县举行了规模较大的“共享蓝天·关爱留守儿童”、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暨流动儿童之家创建启动仪式,在全县18个乡镇中心小学(1所幼儿园)各建成了一所留守儿童之家,相继在县一小、县二小、县三小、县第一幼儿园、县第二幼儿园、水洛镇新光村、水洛镇郭堡村等建成留守儿童之家7所。在水洛街道办、东街社区和县第三小学建成了3所流动儿童之家。县妇联统一制作了留守流动儿童联系卡和《同在一片蓝天下》电视专题片,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建立健全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各类活动记录及基础表册,使每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都达到了有机构、有制度、有安排、有队伍、有资料的“五有”标准。在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开设了维权点、心理咨询室、留守流动儿童风采展示台、建成了读书角,开通了亲情电话,购置了桌椅、书架、文体器材等设施,省妇联统一配送了总价值40万元的电脑、电视机、DVD、电钢琴、各类图书等教学设备,使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图书阅览、学习辅导、手工制作”等各项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留守流动儿童搭建了一个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健身娱乐的服务平台。
   二是抓关护,夯实工作基础。针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教缺知识、安全缺保障的“五缺”现象,在全县积极构建了“覆盖到校、监护到人、关爱到心”的五大关护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乡村组织、街道社区为主体的组织管护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众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充分发挥五大网络关护作用,组织开展“城乡留守流动儿童手拉手”、巾帼志愿者“一对一”结对帮扶、班主任老师作“兼职父母”、政法干部担任法制辅导员等关爱活动,关爱活动由节日型、任务型逐渐向经常型,感情型转变。在全县招募了9支300名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登记了200名,通过巾帼志愿者入户访谈活动,给留守流动儿童送去生活关怀、心理抚慰、学习辅导、经济资助等全方位的帮护,弥补留守流动儿童的“亲情空巢”。目前全县共结成“爱心妈妈”帮扶对子1200对,通过开展关爱帮扶活动,使留守流动儿童真正实现了“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三是抓活动,强化关爱效果。以活动促活力、以活动促关爱是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创建最直接最有效的关爱模式。各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在政府职能、家庭教育和外出务工人员需求之间找准切入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关爱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乡镇、街道妇联与学校密切配合,按照常规活动天天有,特色活动周周有,主题活动月月有,亲子活动年年有的要求,精心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开展课外阅读、科普讲座、文体娱乐、亲子互动、书画竞赛、敬老爱亲等主题活动,不断激发留守流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广大留守流动儿童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促进了关爱滚动留守儿童工作的扎实开展。同时,在留守儿童中广泛推广“找一名代理家长、参加一个课外兴趣小组、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朋友、每月和家长视频聊一次天的“五个一”活动。并实行每考一门主课或每举办一次主题活动,及时开展“我给父母报喜讯”活动,通过设立邮寄代办箱、开通亲情电话、视频聊天,让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实现了定期联系,加强了沟通,增进了亲情,让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而造成的心理伤害,较好地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上课时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现象,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我县朱店小学四年级二班留守儿童贾文琦,父母在银川打工,他性格孤僻,胆小自卑,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后来通过“代理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带动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是抓联动,形成关爱合力。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我们在建设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形成党政领导、部门支持、妇联协调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县教育局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全县各中小学校教学计划,推行目标考核;民政局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纳入低保范畴,保障基本生活;卫生部门对留守流动儿童免费进行体检,优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的大病医疗问题,累计救助留守流动儿童250名,发放救助金5.6万元;万家和超市一次性向朱店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赠送价值8000余元的教学桌椅、书架等;大众驾校、甘肃中天集团、金发品牌城等社会爱心企业为全县留守流动儿童捐款2.4万元;县妇联、工会、团县委等部门通过实施“春蕾计划”、“金秋助学”、“苗圃行动”等社会公益活动,救助留守儿童750多名,救助金额达9.6万元,并联合倡议在全县开展“伸出您的双手,关爱留守流动孩”活动,发出了“致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广电部门在电视台开办了“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点燃童年美好梦想”专题栏目,大力宣传报道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营造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浓厚氛围。
    五是抓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专门听取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考核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划拨专项工作经费,保证了场所、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县妇联进一步完善、细化了《庄浪县留守流动儿童之家运行管理办法》,制定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对管好用好项目配备设施和器材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取得实效,使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创建工作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事实证明,创办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是解决留守流动儿童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成功实践,既保证了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又增强了全社会的关爱意识,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关爱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帮助一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