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凉妇女群众心里,市妇联就是妇女姐妹们靠得住的“主心骨”。这个“主心骨”,组织引导妇女深度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全面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力打造妇联工作特色品牌,在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新篇章。
勇立潮头,积极助推城乡经济发展
仲夏时节,走进灵台县中台镇杨村村,看到72个设施大棚里种植的新品种黄瓜、番茄等蔬菜开花结实,长势大好,让人不由得跟大棚经营者薛烈红一样满心欢喜。当说到这些大棚年创收可达30多万元时,薛烈红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39岁的女产业带头人薛烈红,是靠着妇联组织发放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一步步发家致富的。在整个杨村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支持建立的“妇”字号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培养了20多名致富女能手、女产业带头人,带动村里212名妇女发展种植产业,年增收上千万元,该村也被评为全县“巾帼示范村”。
灵台县百里乡的“妇”字号养牛基地,泾川县高平镇的“妇”字号养鸡基地,静宁县城川乡的“妇”字号反季节水果种植基地,崆峒区崆峒镇的“妇”字号“农家乐”……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催生的的各类“妇”字号产业,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上遍地开花,生动地诠释着广大妇女和妇女工作对平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突出贡献。
2010年以来,市妇联抢抓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机遇,为5万多名农村妇女发放资金17亿元,大力发展种、养、加等产业项目,吸纳和带动10万多人创业就业,培养女产业带头人8000多名。在 “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中,43万城乡妇女参加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0万农村富余女劳力从事劳务经济,5万多女科技示范户、致富女能手和女经纪人成为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 20万城镇妇女实现了转移就业,其中向北京定向输送“陇原妹”1900多名,创劳务收入2900万元。广大城乡妇女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壮大劳务经济中奋勇争先,全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
积极倡导,组织妇女参与社会管理
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群众家庭矛盾日益凸显,邻里纠纷、不赡养老人等现象不断出现。为此,2011年市妇联在全市启动开展了“平凉市和谐家庭行动计划”,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和谐家庭创评,以和谐家庭创建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创评,使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了明显转变,呈现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融洽相处、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2012年年初,在灵台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暨“和谐五星”表彰大会上,有一位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农村妇女,身戴大红花,以“道德模范提名人”的身份走上了领奖台,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她叫李小琴,是灵台县独店镇庙背村一位农村妇女。她有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五口之家,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丈夫在她的支持下,在同行中业绩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结婚30多年来,他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意见不一致时,总能理智地沟通并达成一致。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受到邻里的一致好评。在他们家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涌现出“和谐家庭”16户、优秀家庭成员8名。李小琴用真心、诚心、爱心为全村妇女树立了榜样。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贯彻“大宣传”方略,努力营造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良好氛围,坚持实施以“组织千户参与创评,命名百户和谐家庭”、“吸收千名巾帼精英,组建百支志愿队伍”、“宣传千名优秀妇女,表彰百名先进典型”为内容的三个“千百工程”,五年来参与群众达10万多人,评选表彰“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等特色家庭1500多户、优秀家庭成员1200多名,涌现出 “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刘霞、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刘惠君、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曹瑞霞家庭、“感动平凉·年度人物”陈葡萄等一大批孝老敬亲、敬业奉献的先进妇女模范人物,生动展示了我市妇女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情系民生,全力救助弱势妇女儿童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妇联这个娘家对我不抛弃,帮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我要用我的经历去帮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农村妇女。”说这话的是泾川县玉都镇玉都村城外组的程改娥。
2010年7月,程改娥在县乡妇联和妇幼保健院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时知道了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一开始她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也没啥毛病,不愿去检查。在妇联干部耐心劝说下,她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到县妇幼保健院做了“宫颈癌”免费检查。检查结果令程改娥怎么都想不到,她竟被查出患有宫颈癌!一向坚强的她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不愿接受任何治疗,不想给家庭造成更多债务。县妇联工作人员知道后,反复劝说她,她才去西京医院治疗。因为发现和治疗及时,程改娥的身体逐渐康复。2011年底,依托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县妇联为她安排了1万元的救助资金,帮她减轻了生活负担。如今的她,怀着对妇联的感恩,成了宫颈癌检查工作的义务宣传员。
做娘家人,办贴心事。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筹措“春蕾计划”救助资金40万元,帮助700名贫困女孩完成了学业;实施29万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项目,为18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康复手术;400多万元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解决了1万多人的饮水困难;18万名城乡妇女接受了“两癌”筛查,落实615万元资金救助“两癌”患病妇女664人(次);“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惠及10万名城乡妇女。在她们的协调下,各方开展救助帮扶活动500多场(次),救助贫困妇女、孤残儿童8000多名。
强化保障,不断加强工作能力建设
为做好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市委、市政府经常听取妇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重点工作需要建立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全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两癌”筛查救治等方面的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从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积极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支持,社会各界扶弱助困意识日益增强,妇女儿童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各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妇联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实现了全市村级“妇女之家”全覆盖,创建省、市级“妇女之家”示范点92个,形成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品牌,省妇联专门在平凉召开了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推广经验。市妇联高度重视女干部队伍建设,5年培训妇女干部164期7300人(次),组织近300名干部赴外地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协调推动广大妇女投身民主政治建设,市、县、乡各级领导班子中女领导干部比例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占比进一步提高,女性干部和妇干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他们还推动成立了平凉市女企业家联谊会,密切与团体会员及各类妇女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使妇联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的实践,风雨兼程,五年的探索,硕果引人,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一大批杰出妇女代表先后获得210多项全国及省、市级表彰奖励。同心相与去,来日共欢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征程上,新一届市妇联班子将带领全市各级妇女组织与110万妇女群众一道,快马加鞭,乘势而上,同心共建新平凉,合力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