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妇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百千万”计划为抓手,积极主动作为,多元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将维权工作从“事后救火”转向“主动防护”,编织起一张“预防——调解——治理”全过程维权网络,让基层治理充满温情与力量。
预防前置: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时
“大姐,这是反家庭暴力法宣传册,遇到事儿咱有法可依!”在凉州区东大街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巾帼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由社区妇联执委、网格员、巾帼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娘子军”,常年穿梭于辖区千家万户,像“贴心管家”一样摸清每一户的家庭情况。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法律进家庭”“送法进校园”活动更是搞得有声有色——入户宣讲、发放材料、上法治第一课,她们把《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法治意识在居民心里悄悄扎根。
调解跟进:让纠纷止步于 “终点站”
“多亏了妇联和派出所的同志,我家孩子终于走回正道了!”说起俞某某的转变,俞父感激不已。
2024年,青少年俞某某频繁牵涉警情,成了社区的“头疼事”。街道、社区妇联第一时间联动东大街派出所、街道综治中心,建起“信息共享、联合研判”的快速通道:派出所深挖案件线索、分析行为根源;妇联走访邻里、摸清家庭环境,耐心引导俞父认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在多方合力下,曾经叛逆的少年逐渐改正陋习,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这不是个例。凉州区东大街妇联联合政法、综治等部门搭建的“矛盾终点站”,正让越来越多的纠纷在这里画上句号。
治理深化:为社区激活“自愈力”
社区妇联在一次排查中发现,居民胡女士因家庭琐事遭受丈夫家暴,精神状态极差。街道妇联立即启动“防调治”全流程:先安抚胡女士的情绪,联合派出所对施暴者严肃训诫;再组建由民警、综治干部、网格员组成的调解小组,上门开展“暖心调解”。“夫妻相处要换位思考,多想想对方的难处。”一句句掏心窝的话,让双方渐渐打开心结,重归于好。
更暖心的是,调解结束后,妇联干部持续关注、定期回访,像“娘家人”一样帮胡女士一家解决生活难题,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这种“调解+回访”的模式,帮助多个家庭提升了自我修复能力。
从提前预防的“防火墙”,到及时跟进的“终点站”,再到持续发力的“自愈力”,凉州区东大街妇联用一次次实践证明:维权之路虽难,但每一次坚守都在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Copyright © 2009 www.gswome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甘肃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备案号: 陇ICP备19000675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