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市妇联将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坚持“五抓五破”,壮大队伍、完善机制、培育品牌,着力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服务多元的巾帼志愿阳光服务圈。
一、抓队伍建设,破“人员不足”现状。通过组织化推进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市级层面招募1500多名志愿者,分设综合应急、宣传宣教、关爱帮扶、家教服务、心理疏导、法律维权、生态环保、健康保健、文化文艺9支队伍。县区层面建立宣传宣讲“金张掖彩虹姐姐队”,扶弱帮困“敲门嫂”“共享奶奶团”,婚恋服务“巾帼红娘帮帮团”,孝老敬老“孝心女儿队”“爱心理发队”,关爱儿童“爱心妈妈队”,拥军优属“兵妈妈队”,禁毒宣教“禁毒妈妈队”,心理疏导“知心姐姐队”等,不断壮大发展以“9+N”为主体的各具特色、活力充沛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580余支1万余人。
二、抓资源整合,破“阵地不多”困难。与市文明办联合下发《关于建设巾帼志愿“阳光站”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通知》,为基层做好顶层设计和业务指导。市妇联打造建设155㎡的金张掖志愿服务促进中心、金张掖巾帼志愿阳光站,坚持每月一活动、每季度兑换积分、每半年召开联席会议、每年总结交流分享答谢,努力将阳光站打造成为志愿者服务社会、交流提升、孵化项目的基地和平台,巾帼志愿阳光站被省妇联确定为省级首批示范性阳光站。同时指导县区在老年温馨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建成2个国家级、3个省级巾帼志愿阳光站,努力打通服务妇女儿童最后“一公里”。
三、抓文明实践,破“活动不实”短板。建立巾帼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重点面向“一老一小一困”等群体,采取群众点单、阳光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核定积分、兑换物品、树立典型的七步流程,大力实施“敲门响铃”帮万家、“四帮五送”暖万家等“巾帼志愿阳光六大行动”,有效破解志愿服务活动频次不高、针对性不强的短板,最大限度实现群众“有所需”,志愿服务“必响应”。去年以来,市妇联先后在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志愿服务日趋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知心姐姐”“赛罕梅朵”“巾帼红娘帮帮团”等7个项目被省妇联确定为丝路花开·巾帼志愿服务项目,临泽县“晒被子·比孝心”荣获“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高台“敲门嫂”等2个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市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并入选张掖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三燕齐飞”护未来、共享奶奶等3项活动被认定为品牌活动,“彩虹张掖·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市志愿服务大赛一等奖。
四、抓轮值服务,破“合力不够”弱项。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在全省首创推行市直单位按月轮值志愿服务制度,将96个市直妇女组织按照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组织的原则,按12个月分为12个志愿服务小组,每个小组覆盖8到10个单位形成主体力量,实现了志愿服务由“单兵作战”向“组团发力”的转变。同时,每月确定1个组织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的妇女组织作为牵头单位,负责组织联系其他责任单位。市妇联做好协调服务,根据轮值志愿单位的行业特点,与牵头单位共同商议,制定特色鲜明、分工明确、便于操作的活动方案和实施流程,有效提升服务质效,形成了“一呼百应”的志愿服务合力。去年以来,相继组织开展了“汇聚巾帼力量 圆您一个心愿”“彩虹筑梦 童享阳光”“九九重阳话家风·孝老敬老传美德”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活动,志愿服务呈现出月月有活动、季度有高潮、全年可持续的良好态势。
五、抓嘉许激励,破“机制不畅”难题。精神关爱方面,推荐参加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典型评选,选树最美巾帼志愿服务组织8个、最美巾帼志愿者37名;连续三年为60多名优秀志愿者提供免费体检、培训赋能等,关心关爱志愿者;举办“以爱之名·感恩相伴”巾帼志愿服务分享答谢会,致敬和感谢巾帼志愿者。物质激励方面,市妇联压减工作经费,为作用发挥显著的6个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奖补资金8万元。投资6万余元建设巾帼志愿积分超市,每季度对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进行积分奖励,以积分兑换超市日常用品的方式,激发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动力。至目前,已为680多名志愿者兑换3.1万余元物品。县区依托全市514家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将关爱帮扶、爱心救助、公益活动等志愿服务纳入积分内容,给予积分奖励、物质兑换,实现爱心“双向循环”,真正发挥了志愿服务“小积分”,引领实践“大文明”的作用。
Copyright © 2009 www.gswome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甘肃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备案号: 陇ICP备19000675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