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收获时节,面对自家农场里急需收获的千亩马铃薯,山丹县清泉镇双桥村的农场主李全国一点也不犯愁,收获、拉运等农活,全都交给了前来务工的留守农家妇女。记者在李全国的农场里看到,机声轰鸣,人来人往,几十名妇女正在地里忙着装袋。李全国对记者说:“她们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但干起农活来都很在行,雇她们来干活很放心的。”他还告诉记者,目前正值收获季节,也是用工高峰期,每天都需要二三百人劳动,农村的留守妇女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现在每人每天的工资都在100元左右。在地里干活的妇女,年纪都在 40-50岁左右,都是因为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谢芝莲今年 50岁,是大马营乡花寨村村民,她告诉记者,自家的土地全都流转出去了,儿子媳妇去外地打工了,因为在县城照顾上学的孙子,闲时就到城郊的农场务工,每天都能挣到 100元左后,而且工资是当天结清。和李全国一样,在该县位奇镇十里堡村李鹏的农场也是同样的情形。“到附近的农场里来打工,一天不仅能挣八十块钱,而且还可以把老伴、小孩都照看上,家里有事的时候就不来了,很自由,一年断断续续下来估计也能挣到八、九千块钱。”在地里干活的村民毛凤珍高兴地对记者说了在家门前打工的好处。
目前,该县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家庭农场” 440个,其中千亩以上的就有 28个,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又转型成农村临时工,既解决了农场主的用工难题,有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据了解,今年该县流转土地面积已达 2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46.7%,受益农户 21261户,占到农村总户数的56%。在种植大户自己创业的同时,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据该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李凤武介绍,目前活跃在乡村的农事临时工大概有8000人左右,农业产业化工人队伍的雏形正在家庭农场里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