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掖市妇联把妇女手工艺产业作为妇联系统继妇小贷工作之后又一项围绕中心拉动产业的重大举措,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创意文化、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带动产业”为目标,以打造“三个系统”为重点,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和土地流转中的富余女劳力有序向旅游文化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以金张掖绣球、裕固族服装服饰、剪纸刺绣编织、麦秆画烙画木塑画、丝带绣娟花等为主的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产品,拓宽妇女创业增收新渠道,服务宜居宜游首位产业。
一是打造“金字塔式”的组织网络系统。今年以来,市妇联成立了由60名女艺人为首届会员的金张掖民族民间民俗妇女手工艺编织协会,投入资金49万元,建立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示范点12个、县级示范点23个,全市成立了马蹄飞天刺绣合作社、九发编织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和丹美工艺公司、富达民族服饰公司、尧敖尔原生态文化公司等13家公司企业,建成“家庭作坊式”生产基地60多家,培养各类女能手300多名,推动形成了以“市妇联+市手工编织协会、县区妇联+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乡镇妇联+女能人+女经纪人、村妇代会+家庭作坊+千家万户”的组织网络系统。 二是打造“链条式”的工作模式。即宣传引导、教育培训、生产加工、销售推介环环相扣的工作模式。在宣传发动上,发挥市县妇联“六大宣传平台”作用(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信息宣传、阵地宣传、微信微博宣传、入户宣传),宣传党政和省市妇联发展旅游产业和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当地民族民间民俗特色、妇女手工编制艺人和以“金张掖绣球”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宣传各县区发展产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在教育培训上,坚持分级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市妇联举办了71名女能人参加的手工艺编织培训班,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62人参加的城乡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同时,争取市委组织部培训资金19.6万元联合在六县区分别举办民族民间民俗妇女手工艺编织技能培训班,组织510名妇女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负责人、成员以及有创业意愿、有手工编织特长和爱好的妇女参加培训,各级妇联共举办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管理营销等培训班102期,培训妇女1.2万人次。在生产加工上,广泛推行“公司+基地+千家万户”、“合作社+家庭作坊+千家万户”、“女能人+千家万户”即有的生产加工雏形,形成一县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肃南县开发的民族特色颈椎枕、服装服饰、工艺装饰品,民乐县开发的金张掖绣球、木塑画,山丹县开发的麦秆画、剪纸、刺绣,高台县开发的丝带绣、珠编等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产品已逐步向规模化、商品化、品牌化发展。在销售推介上,以企业、经合组织、女能人自主经营为主,各级妇联发挥“联”字优势,组织女能人参加各类展览会、展销会等,协助做好宣传推介,扩大销售渠道。 三是打造点网结合的销售推介架构。以市妇联“金张掖巧妹坊”为引领,通过点网结合的销售推介模式,先后在玉水苑、丹霞景区和六县区主要景区、景点开通妇女手工艺品绿色销售渠道,并在张掖旅游资讯网、淘宝网、西北文化网等6家网站宣传推介和开设微店,加大以金张掖绣球、民族服装服饰、刺绣剪纸编织等为特色的手工艺产品的销售推介,全年销售收入达258万元,以此引领城乡妇女投身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