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针对农民外出打工造成未成年人处于隔代教育、寄养、无人管护的不良受教育状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护工作,使留守儿童少年安心的在校学习、家长放心的在外务工。
转变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留守儿童的最大问题是家庭教育不足,父爱与母爱缺失,加强关护工作就是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用师爱去弥补母爱或父爱的缺失,把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该县通过强化管护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加强生活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留守儿童大多数长期住校,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住校期间吃、住、洗、穿、睡等自理能力弱的特点,制定并落实了班主任管护留守儿童的职责。通过落实职责,学校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管护工作切实得到了加强,使留守儿童少年安心的在校学习、家长放心的在外务工。
丰富校园文化,淡化留守儿童思亲心理。一是创造条件,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多种方式掌握儿童心理,开办儿童心理讲座,设立校长、班主任、教师信箱,通过书信交流、网上互动等形式走进儿童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和目的,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感知父母对自己的恩情,珍惜家人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打上亲情缺失的补丁。二是组织开展留守儿童观看电视新闻、少儿节目和科教光碟等活动,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充实有趣。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科技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温暖和校园生活的乐趣,冲淡留守儿童在课余及节假时间因思念父母而引起的不快、孤独和失落心理。
多方联动配合,加强沟通联系。面对留守儿童校外监管断档的问题,该县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代理家长和留守儿童少年之间的定期联系制度。学校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实际困难以及在家表现情况,通报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向代理家长介绍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亲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同时将校长、班主任、代理家长、家长的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做到互相熟知,要求外出家长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了解掌握孩子情况。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书信文化教育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少年定期同家长、代理家长进行书信交流,以此增进感情,沟通思想,感受亲情,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